周报

半燃
其十八
科技革命大量发生

2024.02.25
快进到太空世纪

索引

我不想开学啊😭

假期终归还是在元宵后结束了。结果回头看来,好像也没有干什么,不过我早就料到了,不如说已经习惯了(明明这样还是定了做不到的目标吗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有开学恐惧症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看来,如果知道开学已经临近的话,放假也是放不舒坦的。所以我这次根本没记开学时间,直到过完年之后好几天才想办法知道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学,果然只有最后几天才会进入那种“不想开学但是放假也放不好”的失魂落魄状态。

唉,不过我现在还是坐在学校里写周报,明天开学第一天就要上十一节课,实属强度极高。再坚持一下就放暑假了😭

生活

看了《 HEART GEAR 》,一部末世科幻漫画,讲了一个少女和机器人为了拯救朋友踏上旅途的故事。

看了《 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一部选集电影,讲了六个风格不同的西部故事。我挺喜欢开头那种整蛊的风格的,而且很有创意。总的来说整部片子质感都挺好的,看着很有趣。

读了《 攻壳机动队 》,一部赛博朋克漫画。这应该是忘了第几次开始读了,我先前买了一套实体漫画,可是碍于实体书的体积,不方便带走,每次回家的时候又都没读完,所以这次我干脆找了一份电子版。士郎正宗的原作相比起电影和动画版,乐子多了不少,到处都是搞笑漫画一般的吐槽,少佐更少女了(虽然攻击性仍然很强就是了)。然后还有大量士郎正宗引经据典的注释,有点神神叨叨的,疑似溜大了。不过确实很厉害,枪械、格斗、战术、机械细节都很有真实感(具体真不真实不知道),科幻的部分也很酷炫,让人敬佩。

网页

应对不断增长的反用户网络(Against an Increasingly User-Hostile Web)

这篇文章介绍了互联网的起源、现代的反用户网络,以及如何对抗这种趋势。这些网站通过大量的追踪器影响用户体验,并且收集用户信息,将这些信息用作别的目的:干扰投票行为、个性化广告、或者单纯增加用户在网站的停留时间。

这就相当于有人在真实的生活中跟踪你,像一个私家侦探,记录下你和谁见面,你说了什么,你花时间在商店里看了什么。

但你可以免费进入商店,所以你应该很高兴。这些商店也可能会证明这一点。“当然,这有点侵犯性,但如果我们知道你喜欢什么,我们将能够给予你更好的建议。”

或许这种说法是耸人听闻,但我仍然不想放弃自己的权利。当然(作为一个可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还有用户的权利。

谷歌 Chromebook 键盘为何采用小写字母设计?官方称这样更合理)

这篇新闻报道了谷歌产品经理 Donny Reynolds 对于键盘使用小写字母的看法:

我们习惯了键盘是大写的,但是当你开始写文档时,如果你使用传统键盘,键入的字母和屏幕上显示的字母并不匹配,对吧?你按了一个大写的“D”,但出现了一个小写的“d”。所以我们决定让 Chromebook 不同:你按什么键,就显示什么。

文章说“传统键盘”使用大写字母是传承自打字机时代,而打字机时代还没有发明小写字母。前半句可能是有道理的,但是后半句怎么想都是乱编的。打字机键盘上显示的的确是大写字母,但是按下 Shift 键后就可以切换成小写输入,和我们现在用的 Capslock 一样。

我查了一些资料,对于为什么键盘要用大写字母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最有道理的可能是因为大写字母的识别性更好?不过我想谷歌改为小写的操作可能受到了手机键盘的影响:手机键盘可以切换成两种显示模式,而默认的是小写模式。

顺带一提,我发现这篇新闻基本就是翻译了 这篇文章 。然而也没有标注来源,原来是洗稿吗(

如何在一个极偏执的大学里笑出声来

这篇文章介绍了作者用技术对抗“偏执”的大学制度的种种故事。停电就用 UPS,网速慢就用树莓派通宵下载。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读书、写作、编程,我真的非常敬佩。现在从 推特 上看,作者在做独立开发者。

我想起《全球概览》中提到的话,技术是草根的直接权力。

All you need is Technology.

创作

一如既往

(的没有)

XX 是一种艺术

总是看到各种各样的艺术:说服的艺术、运动的艺术、甚至还有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其中有多少是真的艺术姑且不谈——我觉得大部分换成“禅”,或者“道”,或者前面加上什么“真”“终极”之类的前缀都差不多。结果只是套大词罢了。

其实我这样说也不太对,毕竟艺术是什么已经争论了很多世纪了,我猜想还要再争论下去,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这些令人迷惑的词语使用。我倒是理解这些作者对艺术的赞美,希望修饰的名词也有这种境界,不过实在是看得人有点审美疲劳(好冷)

异地还书

马上要开学了,但我借来的书还剩下一本没有读完,于是我只好还回去。

但借书的图书馆离我家实在是有些遥远——我那时是为了好玩而去的,而若是让我坐上两个小时地铁只为了五分钟的还书,我肯定受不了。但我想起之前无意中看到的通知,似乎我只需要把书还到最近的社区图书馆就好了。研究了一番之后,我将信将疑地去试了试。

然后,在机器上点一点,半分钟就还完了。算上来回的时间,大概只用了十分钟。不用把书送回遥远的本馆,想了想还是挺方便的。

不仅仅深圳有这种服务。我查了一下,北京似乎也有,不过信息引导还是差了一些,我甚至查到了两个信息不同的官方网站,其中一个显示我的区没有这样的图书馆——不过后面还是找到了。我试着预约了一本传记,从本馆运输过来,下周的时候估计就到了,然后我就可以在离我学校更近的图书馆取书,不用长途跋涉还是挺好的,希望以后的城市服务都能更便利一点。

连载作品与游戏更新

最近看了些作品,酣畅淋漓地全部看完之后,发现没有下文了,原来是连载作品!而前路漫漫,下次更新又不知什么时候,对于想知道下文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

我追番其实不多,大多数都是看的完结作品,不过如果很有兴趣的作品还是会追着看完的,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要叫追番:每周急切地看完更新,追着进度跑。有些朋友说连载作品可以有更长的讨论热度,大家在更新前除了聊聊天也没什么可以干的,还可以反复看一看过去的篇章,说不定能发现新的细节。

而制作方也有在其中操作的空间,《 游戏王DM 》中有一集的下回预告直接宣告角色死亡,引发了大量讨论(详情请查资料比如说 萌娘百科 ,因为我是云的);听闻网络剧还有通过上一集的观众反馈,来动态调整剧情发展的做法,实在是媒体工业的一大壮举。

像这样小单元地连载的形式,似乎在动画、漫画、网络小说、电视剧这类作品中比较流行,传统的小说、电影更倾向于多年磨练,然后一次放出完整版。当然作品也会有续作,但是每一部之间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强的,基本都能把一个阶段的故事讲完。

而游戏更像是一种杂糅的状态:在内容上,游戏一般是完整的,即使是测试版,大多数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玩法了(没有玩法就发布的……就算是抢先体验版也有点太抢先了吧)。然后后续的更新可能是软件层面的修复、玩法优化、或是引入新的玩法。作为一个持续更新的游戏,应该始终都保持了可玩性的完整度,就算是最原始的《 我的世界 》,也可以建造、挖掘。

不过这可能是一个谷堆悖论,如果一个游戏的核心玩法还没开发出来,那差异化的游戏已经形成了吗? 不过,什么是核心玩法呢?

还是算了,不要讨论这种哲学的问题。总之,我觉得动漫的更新模式像是 分块 ,而游戏的更新模式像是 成长 ,最后同样都是形成一个大的整体。不过对于在这漫长时间等待的观众和玩家来说,都是挺煎熬的吧。

科技革命泛滥中

之前是 GPT,AI 绘画,这几天是 Vison Pro,Sora——总之在媒体的眼里天天都有科技革命,隔三岔五又有新技术颠覆人类社会。我说你搁这炒菜呢,翻来倒去的。

这些东西有用,但是没那么多用。 信了媒体的话我们明年就能进军太空开发了,哪来那么多科技革命啊。虽然在 半燃其十二 中已经引用过了,不过还是再引用一次 阿玛拉定律 吧(我还是要说一遍这不是真理,只是我喜欢):

我们倾向于高估一项技术的短期影响,而低估其长期影响。

顺便一提,上次引用时针对的那个产品 Rabbit R1,实际的表现并没有那么理想,不过卖的好像很好,大概是尝鲜的用户比较多吧。总之我感觉我们离真正的 AI 硬件还差了几年……或者是更久?谁知道呢。

这就是 2024 年 2 月 19 日至 2 月 25 日、今年第 8 周(学期第 0 周)的周报了。写完这篇周报之后,收拾收拾或许就该睡觉了。明天的课程很多,新学期也要努力! (不会的